作者:金周英,新华出版社出版,北京,2002年1月
中文版序言
在这本别开生面的《软技术》中,金周英教授号召“回到柏拉图的技术原点”,着力强调认识和发展软技术的合理性和重要性。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前427—前347)把技术区分为“获得术”和“制造术”两大类,前者包括学习术、知识获得术、利润获得术以及斗争术和狩猎术等,而后者包括农耕术、医疗术、建筑术以及生产工具和艺术品的制作术等。通过对现代技术体系的分析和对几千年来之技术史的考察,金教授主张回归到柏拉图对于技术的理解和分类。与正在兴起的“软科学”相对照,金教授把柏拉图的两类技术发展为软技术和硬技术。对于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操作被归结为硬技术,而对于人类之行为和心理的操作被归结为软技术,并按其应用领域将软技术分为商务技术、社会技术、文化技术、体验技术等诸多类别。作为技术经济学家的金教授之主要学术目的在于,期望借助提出软技术概念建立一个广义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框架。
技术的“软”与“硬”之分的意义,犹如物性哲学理论的二性说。古希腊哲学家德莫克里特(前463—前370)对于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区分,通过英国科学家波义耳(1627—1691)和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等人的重新提倡和发展,作为一种认识论的基础曾经推动了近代科学的起步。把技术区分为“软的”和“硬的”两大类,可以看作是电子计算机被区分为软件和硬件的一种概念上的推广。硬件配置相同的电子计算机由于软件配置不同而具有天壤之别的功能,以致人们将其硬件比作人的肉体而将其软件比作人的灵魂。电子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这种不同功能,足以使我们理解区分硬技术和软技术的意义。在类比物体二性说的意义上可以说,“硬性”是技术的第一性,而“软性”技术的第二性。有如科学研究的认识从第一性向第二性的转移,技术研究的认识也有一个从第一性向第二性的转移。科学及其衍生的技术发展到今天,软技术已经上升为技术发展的主位。
对技术现象的诸多现代研究表明,技术的发展是在广义的大文化系统中实现的。人类文化学家怀特(L.A.White)在其《文化的科学》(1949年)中,把与自然界相对意义上的大文化系统划分为技术、制度和观念三个子系统。这种大文化的整体发展史所呈现的演化图景表明,技术主导文化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当代社会已处于从制度主导向观念主导过渡的时代。作为文化系统一个子系统的技术也有其内部结构,在依其起作用的范围进行分类的意义上,它由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和思维技术三个子系统组成。这样的技术整体发展史所呈现的演化图象表明,技术系统的演化经历了自然技术主导和社会技术主导的两个阶段,当代已处于向思维技术主导过渡的关键时期。以这种大文化背景中的技术演化图景看金教授的软技术研究,它的历史意义就显得更加清楚和明晰了。因为金教授所强调的软技术大多属于来自制度和观念方面的那些可操作的规范。
尽管金教授的著作对软技术的特征和分类等问题进行了诸多讨论,但技术的软与硬之分并不总是像电子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那样界限分明。划界问题可能是当前软技术研究的一个主要困难,此外,如何将这种技术本质属性的分类与人类文化学意义上的技术概念及其演化图景进行整合,应该说也还存在一些理论上的困难。当然,这些困难的存在并不能减低软技术概念的重要性,它不仅为技术现象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和新的方向,而且为在广义技术框架下认识技术经济现象提供了新的基础。从人们习以为常的平凡现象中分离出“软技术”这一科学的洞见,对于所有关注技术现象的研究者来说,都是一种令人振奋的空谷足音。周英教授不仅追述了软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而且还给我们展示了其未来发展的蓝图。透过周英教授的著作任何读者都会感受到,她对于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执着和至诚。中国未来的希望寄托于所有人的科学创造性的发挥。
董光璧,2001年8月28日 于北京双榆树北里
《软技术:创新的实质和空间》的前言
“软技术”,并不是什么新发明,人类几千年来创造、应用并受惠于它,只是由于工业化的强大冲击和自然科学技术的辉煌成果,人们从不把它们当做技术来加以系统地归纳、整理和有意识地发展。这种对技术的认识上的误区,长期以来使我们不能正确理解技术创新,不能正确处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系。
本书借助软技术的概念,探讨了创新、技术竞争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差距的实质,以及如何培养软技术人才和发展软技术产业等问题。同时,呼吁发展中国家改变把大部分资金、人才和精力过于倾注在硬技术之“赶超”的战略,“有意识”地发展软技术,主动地创造或领悟新的游戏规则,以利在发达国家掀起的一浪又一浪的硬技术和软技术的“热潮”中保持清醒,不盲目跟着发达国家的思路和标准来决定发展战略、路线和产业结构,发挥自己的优势,走自己的路,最终达到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的目的。
我国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必须通过深入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来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和技术全球化的背景下,要想推动全面创新,促进战略调整,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建立一个包括软技术于其中的广义技术创新体系。
对技术的新范式的研究刚刚在开始,本书所进行的探索只是初步的,其中的很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因此,本书一定存在不少缺点,敬请读者批评和指正。作者希望那些关心创造、创新、创业的企业家、学者、社会活动家和各级政府官员、经营管理人员,共同来参加软技术的研究和在我国的实践。
作者 2001年8月
《软技术:创新的实质和空间》目录
第一章 技术概念的进化
一、传统的“技术”
二、对技术的再认识
――从实践中认识技术的另一范式:软技术
三、 技术的概念需要更新
――对知识的再认识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新范式的技术:软技术
四、商务技术的发展历史浅析
五、20世纪社会技术发展回顾
第二章 软技术的特点和分类
一、什么是软技术
二、软技术的特征
三、软技术的发展动向
四、软技术的分类
第三章 软技术与创新
一、 软技术与技术创新
二、 软技术与制度创新
三、 软技术与创新体系
四、 软技术与我国企业的战略调整
第四章 软技术产业
――软技术的产业创新
一、第三次产业革命与软技术的贡献
二、智力服务经济时代与服务创新
三、软技术产业与产业结构
四、软技术产业的特点
五、狭义的智力服务业
六、社会产业
七、文化产业
第五章 “技术”竞争力是什么?
――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差距在哪里?
一、 知识和“技术”只是潜在的竞争力
二、 技术竞争力是如何来的?
三、中国提高技术竞争力之路
第六章 软技术人才与教育革命
第七章 软技术与第四代技术展望
一、 技术预测的发展和变迁
二、第三代技术展望与技术驱动力
三、第四代技术展望与软技术
四、技术展望在发展中国家
后记
附件: 组织创新与虚拟研究所
参考文献
|